附件2:《思政课综合实践》“校内实践”参考选项及要求
一、选项要求:
(一)“校内实践”暂定以自编自导“主题微电影”为主。“主题微电影”主要分为历史剧、现实剧、科幻剧三大类;
(二)学生根据实践教学培训指导中心提供的“主题微电影”主题参考目录及要求,确定微电影名称,根据要求,在教师指导下完成“主题微电影”拍摄各项任务,并提交“微电影”视频和总结报告。
二、实施步骤:
(一)教师动员—由指导教师组织实施。原则上班级理论课任课教师即为《综合实践》指导教师;
(二)学生分组—以自然班级为单位,5-10人为一组(一般不超过10人),一个自然班3—5组为宜;
(三)确定主题—小组讨论确定拍摄主题;
(四)写出剧本—在充分讨论协商基础上写出剧本并反复修改定稿;
(五)实景拍摄—将剧本内容变成镜头语言表达;
(六)后期制作—采用技术手段完成作品;
(七)视频展播—每个小组视频在教学班级播放。同时每个人提交一份不少于800字的《微电影总结报告》;
(八)成绩评定—以视频成绩为基础,结合个人总结报告等因素评定校内实践成绩。
三、视频要求:
(一)思想蕴含
主题—健康积极,价值观导向良好。主题积极明确,积极向上,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,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,体现时代精神,彰显当代大学生青春进取的活力。
创意—创意新颖,构思巧妙。主题内容、拍摄剪辑或故事请假不拘一格,匠心独运。
逻辑—逻辑清晰,具说服力。影片展现逻辑具有解释力、说服力,不能只是优质画面、影音素材或静态图片的堆积,有一定说服力。
内容—与思政教学内容强相关。即以四门思政课教材为依据。
(二)艺术表达
表演—情节完整,表演生动,演员台词自然流畅;
画面—画面流畅自然,注意构图,富有美感;
语言—符合表达习惯,易于理解,富有感染力,自然流畅。
(三)技术呈现
播放—播放正常,无跳帧无卡顿;
声音—采音清晰,配乐优美;
字幕—字幕准确,无错字、掉字;
剪辑—逻辑清楚,节奏适当,片断连贯;
特效—恰当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影片渲染;
时长—片子时长符合标准(5—10分钟为宜,不超过15分钟)。
四、总结要求:
(一)总体要求
真实可信、思路清晰,逻辑清楚,结构完整,层次分明,观点明确,内容丰富,联系实际,语言流畅,篇幅适当(不少于800字)。
(二)具体要求
主要包括自己在微电影制作中的过程、经历、体验、收获(或体会,或吐槽);对本组作品的优劣势及原因进行分析;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,以及不足之处或有待改进之处等等,可做整体概述,也可择其一点或几点做比较深入阐述。
思政课实践教学培训指导中心(2018-08-12)